2025.06.18INFO
【今個週末起開放】植島幹九郎美術館「創意邂逅主題展」(2025年6月21日~)~詹姆斯·特瑞爾常設展開始~
• 《1999年8月11日北半球日食》(Solar Eclipse Northern Hemisphere August 11th 1999)-馬克·奎安(Marc Quinn)(2017) • 《無題(小金星)》(untitled (small Venus))- 羅伯特·隆戈(Robert Longo)(2005) • 《無題(漆系列)》(untitled (Urushi Series))- 博斯克・索迪(Bosco Sodi)(2015) • 《乳白豐盈的天空,瀝青地平線卷軸》(Creamy Rich Sky, Asphalt Horizon Roll)-西斯特・蓋茲(Theaster Gates)(2014)
<< 1F一樓 >> 城市與流行 City and Pop 透過新開設的窗戶,澀谷街景脈動如呼吸般流入,鮮明而充滿生命力。為了與城市現實形成共鳴,一樓展區以普普藝術為主軸。從安迪・沃荷(Andy Warhol)冷靜且銳利地凝視日常物件的創作出發,展覽延伸至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獨特的「幼兒態普普」,其作品與葛飾北齋(Hokusai)的浮世繪展開跨時代對話。此外,來自街頭的詩意抗爭——如班克西(Banksy)的創作——與各種都市與流行藝術表現交織,展現一幅鮮明的當代表情全景。• 《炸彈之愛》(Bomb Love)- 班克西(Banksy)(2003) • 《我等待著我的藝術隨時到來,等待我內心榮耀安慰的降臨,歲月流逝我卻未察覺,因為今天我感到孤獨,於是望著天空中的白雲》(I who await the arrival, any moment now, of my art Awaiting the arrival of my heart's glorious consolation Years passed before I knew it Because I felt lonely today I watched a white cloud in the sky)-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2021) • 《不要核能》(No Nukes)- 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2022) • 《金寶湯罐 I:番茄》(Campbell’s Soup I: Tomato)- 安迪・沃荷(Andy Warhol)(1968)
<< 2F二樓 >> 格哈德・里希特與詹姆斯·特瑞爾 Gerhard Richter and James Turrell 在二樓中央展區,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一系列作品映照出物質性與影像之間細緻浮動的微妙變化。同時,這裡也將新增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的常設展室。他的沉浸式光之作品,將「觀看」轉化為一種感官體驗,帶領觀者回歸感知的根本,在視覺與意識的邊界間逐漸消融。在特瑞爾的空間中,光不再是被觀看的對象,而成為思想本身的媒介。• 《Kanarische Landschaften I [Canary Landscapes I (Butin 39)]》-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71) • 《21. Feb. 01》-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2001) • 《Abstrakte Skizze (Abstract Sketch)》(Abstrakte Skizze (Abstract Sketch))-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 《Abstraktes Bild (P1)》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90/2014)
<< 3F三樓 >> 幾何與內視構圖 - 室溫抽象 Geometry and Introspective Compositions – Abstract at Room Temperature 在節奏飛快、感官高度刺激的當代社會中,我們常常渴望一種「平靜」與「適溫」的存在狀態。本樓層展出幾何抽象畫作,在安定與緊張感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既沉靜,又蘊含張力。這些作品收斂情緒的強度,引導觀者進入自我凝視的沉思空間。與其說是情感的直接宣洩,不如說是一種「常溫」的美學——讓人透過浸潤其間,自然感知。• 《無題》(untitled)-艾格尼絲・馬汀(Agnes Martin)(1995) • 《Work E. 369》- 山田正亮(Masaaki Yamada)(1988–89) • 《無題》(untitled)- 安塞姆・雷爾(Anselm Reyle)(2005) • 《Drone in Search for a Four-Leaf Clover》Sputniko!(2023)
<< 4/F 四樓 >> 敘事與色彩的靈光 Narratives and the Aura of Color 在本樓層中,來自多元國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來自非洲的藝術家,以強烈的敘事性展開對個人生命與歷史記憶的有力描繪。這些作品在色彩鮮明、構圖大膽的人物畫中鋪陳情節,當中包括如貝爾納・弗里茲(Bernard Frize)等藝術家的抽象畫作,捕捉色彩本身那難以言喻的微妙存在——「色彩靈光」。透過這種刻意的層疊編排,使圖像與抽象的邊界變得流動不定,引發觀者在觀看中同時感受到故事與詩意。• 《償還是個混帳東西。哈林·卡爾的最終死亡。或, 另一時代的他會活得比我們長。》(Payback is a motherfucker. The final death of Harlem Carl. Or, in another time, he would have outlived us all.)-奧馬・拉希德(Umar Rashid)(2022) • 《CAMELLIA (Narrative)》-油野愛子(Aiko Yuno)(2022) • 《untitled》-Wahab Saheed(2022) • 《untitled》-加藤泉(Izumi Kato)(2020)
<< 5F 五樓 >> 物質與情感的糾纏 Entanglement of Matter and Emotion 愛與慾望、性衝動與記憶——本樓層以「糾纏(entanglement)」為概念,探索物質與圖像之間交織出的複雜情感。尚-米歇爾・歐托尼耶(Jean-Michel Othoniel)紅色玻璃雕塑所散發的感官光輝,以及水戸部七絵(Nanae Mitobe)描繪小野洋子與約翰・藍儂的親密肖像畫,皆以「愛」為主題,卻拒絕被簡化為單一含義。這些作品身披當代的「錯位感知」:斷裂、噪音與混合性,細膩而挑釁地映照出當今人們複雜而帶著一絲扭曲的慾望與關係。• 《Bitje》-貝爾納・弗里茲(Bernard Frize)(2019) • 《粉蓮花》(pink Lotus)-尚-米歇爾・歐托尼耶(Jean-Michel Othoniel)(2015) • 《木星的衛星》(The Moon of Jupiter)-馬克·奎安(Marc Quinn)(2010) • 《remember love》-水戸部七絵(Nanae Mitobe)(2022)
作為「空白」的展覽空間 本次展覽將當代生活中的情感與提問,編織於作品之間的間隙以及樓層之間的過渡空間中。展覽空間不僅僅是作品的展示舞台,更是一處讓思緒得以呼吸,關係得以生成的「空白之地」。 我們期望觀者能在這片空白處停下腳步,透過自身的感官重新與作品相遇,展開一段創造性的旅程——一段挖掘當下多層次現實的旅程。 << 參展藝術家名單 >> 艾格尼絲·馬丁(Agnes Martin)、阿歷克斯.羅克曼(Alexis Rockman)、安森萊爾(Anselm Reyle)、安迪・沃荷(Andy Warhol)、池田亮司(Ryoji Ikeda)、奧馬・拉希德(Umar Rashid)、奧拉佛.艾里亞森(Olafur Eliasson)、加藤泉(Izumi Kato)、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卡普瓦妮·基旺加(Kapwani Kiwanga)、潔迪恩.艾柏(Gideon Appah)、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塞里斯·溫·埃文斯(Cerith Wyn Evans)、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西斯特・蓋茲(Theaster Gates)、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尚-米歇爾・歐托尼耶(Jean-Michel Othoniel)、約翰・馬杜(John Madu)、Sputniko!、高野綾(Aya Takano)、多田圭祐(Keisuke Tada)、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丹・弗拉文(Dan Flavin)、teamLab、托馬斯.斯特魯斯(Thomas Struth)、托克華斯.戴遜(Torkwase Dyson)、翠西・艾敏(Tracey Emin)、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名和晃平(Kohei Nawa)、尼古拉斯・比夫(Nicolas Buffe)、哈羅德・安卡特(Harold Ancart)、班克西(Banksy)、皮烏斯・福克斯(Pius Fox)、貝爾納・弗里茲(Bernard Frize)、博斯克・索迪(Bosco Sodi)、馬克・奎安(Marc Quinn)、馬克・萊登(Mark Ryden)、米高・卡根(Michael Kagan)、松谷武判(Takesada Matsutani)、水戸部七絵(Nanae Mitobe)、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摩西・齊博(Moses Zibor)、山田康平(Kohei Yamada)、山田正亮(Masaaki Yamada)、油野愛子(Aiko Yuno)、瑞安・甘德(Ryan Gander)、萊恩・沙利文(Ryan Sullivan)、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羅伯特·隆戈(Robert Longo)、羅伯托・佩萊(Roberto Pelle)、Wahab Saheed ※ 請注意:參展藝術家及展出作品可能未經預告下作出調整,敬請見諒。 **植島幹九郎 Ueshima Kankuro 簡介** 《植島幹九郎的藝術收藏》創辦人。 1979年出生於千葉縣。 1998年畢業於澀谷教育學校幕張高中,後考入東京大學理學部。在東京大學工學部學習期間,他創立了Dream Career株式會社,目前從事多元化的創業和投資工作,同時也在國內外的拍賣行和畫廊中拓展業務。他持續收藏廣泛風格類別的當代藝術作品,涵蓋國內外頂尖藝術家以及年輕藝術家。 2024年,他入選美國版《Artnews》雜誌「Top 200 Collectors」,作為2024年度全球最活躍的200位超級藝術收藏家之一。 **長谷川祐子 Yuko Hasegawa 簡介** 京都大學經營管理研究科客座教授/國際文化會館藝術設計部門節目總監/金澤21世紀美術館前館長(任期:2021年4月-2025年3月)/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綜合地球環境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長谷川祐子為策展人與藝術評論家,畢業於京都大學法學部,並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科取得藝術學碩士學位。曾擔任水戶藝術館策展人、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訪問策展人、世田谷美術館策展人、金澤21世紀美術館首席策展人及藝術總監,以及東京都現代美術館藝術總監。目前亦擔任犬島「家」藝術計劃的藝術總監。 她曾榮獲日本文化事務專員表彰(2020)、法國藝術與文學勳章(2015)、巴西里約布蘭科勳章(2017)。她策劃了多項國際大型藝術展覽,包括伊斯坦堡雙年展(2001)、上海雙年展(2002)、聖保羅雙年展(2010)、沙迦雙年展(2013)、莫斯科雙年展(2017)、泰國雙年展(2021)等。 主要國際策展項目包括:「Japanorama:1970年以來日本藝術的新視野」、法國「Japonismes 2018:靈魂的共鳴」等,向世界介紹日本文化。在日本國內,她策劃了 Dumb Type、奧拉佛.艾里亞森(Olafur Eliasson)、Rhizomatiks 等個展,並與坂本龍一野村萬齋、佐藤卓共同策劃「東京藝術會議」(Tokyo Art Meeting)系列展覽。2024年9月28日至11月24日,她擔任「岡山藝術森林節」的藝術總監。 主要出版著作包括:《策展:撼動知識與感知的力量》、《從「為什麼?」開始的當代藝術》、《摧毀,她們說:穿越邊界的女性藝術家》、《Japanorama:1970年以來日本藝術的新視野》、《藝術與新生態:作為「茫然時代」的人類世》等。 **聯絡方式** info@ueshima-museum.com2025.06.06INFO
植島美術館「創意邂逅主題展」公告(2025年6月21日(週六)起對外開放)~詹姆斯·特瑞爾常設展開始~
2025.04.18INFO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展期延長
2025.04.07INFO
"GQ JAPAN" 5月刊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5.04.02INFO
"25ans(Vingt cinq ans)" 5月刊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5.03.14INFO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展期延長
2025.03.14INFO
"GOETHE" 4月刊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5.02.03INFO
"Pen" 3月刊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5.01.07INFO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ANNEX 今津景展門票現已開始發售
2024.12.25INFO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的開幕展覽被九州・山口藝術資訊網站 ARTNE 選為 「獨立策展人山口洋三 2024 年 3 個最佳展覽」之一。
2024.12.23INFO
UESHIMA MUSEUM ANNEX 開幕公告 ~ 今津景展覽將於 2025 年 1 月 15 日舉辦
2024.12.18INFO
美術館館長植島幹九郎先生入選為美國《ARTnews》的「TOP 200 COLLECTORS 2024 Edition」。
2024.12.18INFO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開幕展覽 - 展出作品變更通知
2024.12.18INFO
日經成人OFF -「2025年不能錯過的藝術展覽」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12.09INFO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於醫療機構舉辦現代藝術展覽
2024.11.15INFO
由於需求殷切,展覽延長至 2025 年 3 月底 -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10.30INFO
Art Chosun Space(ACS)刊登了一篇關於上島美術館的文章
2024.10.29INFO
GO TOKYO 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10.16INFO
網站Meer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10.11INFO
「CasaBRUTUS」11月刊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10.10INFO
「GOETHE」10月刊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10.10INFO
「BAILA」11月刊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09.23INFO
作為澀谷教育學園幕張高等學校中美術和書法選修課的一環,老師和高中三年級生受邀參觀了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09.11INFO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開幕展後半期新增四件作品
2024.09.06INFO
「美術手帖」10月刊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09.02INFO
GOETHE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08.30INFO
Artnet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07.31INFO
Shift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07.31INFO
"日本福布斯" 9月刊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07.31INFO
"美術手帖" 發表了 "收藏家博物館的意義何在? UESHIMA MUSEUM館長·植島幹九郎×雕刻家·名和晃平" 的專題文章。
2024.07.28INFO
在7月28日的“日本經濟新聞”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07.26INFO
"Tokyo Art Beat" 發表了 "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長谷川祐子所見的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的專題文章。
2024.07.17INFO
The Japan News於7月 11 日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07.16INFO
The Japan News撰文介紹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
2024.07.16INFO
Pen Online撰文介紹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
2024.07.09INFO
Art Exhibition JAPAN撰文介紹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
2024.06.17INFO
《毎日新聞》6 月 12 日 - “環遊東日本・拜訪母校” 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06.10INFO
《讀賣新聞》6 月 8 日晚報 - “現代美術推廣--立足澀谷” 撰文介紹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2024.06.07INFO
Numéro TOKYO 雜誌撰文介紹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
2024.06.04INFO
teamLab 發表了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的介紹文。
2024.06.04INFO
ONBEAT 發表了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的介紹文。
2024.06.04INFO
日経xwoman「Terrace」發表了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的介紹文。
2024.05.24INFO
"Casa BRUTUS" 發表了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的介紹文。
2024.05.24INFO
"Tokyo Art Beat" 發表了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的介紹文。
2024.05.16INFO
"美術手帖" 發表了 "植島幹九郎美術館開放" 的文章。
2024.05.10INFO
UESHIMA MUSEUM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將於2024 年 6 月 1 日對公衆開放 - 以現代藝術串聯未來的新視角(現已開放參觀預約)
2024.03.11INFO
UESHIMA MUSEUM植島幹九郎美術館 將於2024年6月在東京涉谷開幕 - 以現代藝術串聯未來的新視角-
2023.10.04INFO
植島幹九郎博物館 5F 的 3D 畫廊現已更新。
2023.09.07INFO
植島幹九郎博物館 3F 的 3D 畫廊現已更新。
2023.06.26INFO
於東京富藝斯的 "植島幹九郎的藝術收藏" 3D畫廊現已開啟。
2023.06.15INFO
刊登在日本福布斯
2023.06.05INFO
刊登在ONBEAT vol.18
2023.05.25INFO
刊登在日本福布斯
2023.05.17INFO
北參道入口 3F、4F 和 5F 的 3D 畫廊現已開啟。
2023.05.11INFO
"美術手帖" 發表了 "植島幹九郎的藝術收藏展"的介紹文。
2023.05.08INFO
展覽將於東京富藝斯舉行
2022.12.15INFO
“Larry‘s List” - “How This Japanese Collector Shares Contemporaneity”的專訪文章現已發表。
2022.07.22INFO
“植島幹九郎的藝術收藏”網站現已正式開啟!